工作汇报网 >地图 >汇报资料 >

叶圣陶名言警句

叶圣陶名言警句大全

时间:2024-09-09 作者:工作汇报网

叶圣陶名言警句大全汇集56条。

叶至善的人生格言:无论哪一种能力,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,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。~~关于这个还有哪些句子?下面是工作汇报网为大家整理的“叶圣陶名言警句大全汇集56条”,供您参考,并请收藏本页!

叶圣陶名言警句大全(1--19条)

1、“将来的固然重要,因为有跨到那里的一天;但现在的至少与将来的一样重要,因为已经踏在脚底下了。”——叶圣陶

2、知识不能凭空得到,习惯不能凭空养成,必须有所凭借。那凭借就是语文课本。——叶圣陶

3、做为学生层面,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,他((她)们的文化素质,智商悟性,都不尽相同。教师依据同样的施教经验和施教方法,产生的教学结果,也不尽相同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有担当的教师,不但要拥有强大的责任心,还要拥有适用的因才施教的各种有效的不同方式或方法。这就是教无法定。

4、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是相辅相成的,只有深入理解并灵活应用教学法则,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。

5、郭汜在城北。布开城门,将兵就汜,言且却兵,但身决胜负。汜布乃独共对战,布以矛刺中汜,汜后骑遂前救汜,汜布遂各两罢。裴松之《英雄记》理想是事业之母。--叶圣陶

6、所以抒写感情并不在乎堆砌快乐痛苦之类的字眼;这些字眼竟可以一个也不用,自有别的办法收到抒写感情的效果。如果你把引起你感情的原由和经过写出来,无论外界的事物或内心的变化,都照当时所感受的写出来,这就抒写了感情了。别人看了你的文章,虽然不曾接触过那些事物,发生那样变化,可使由文章的媒介,却像接触过了,发生过了,结果自然来了感动。

7、事情有多种做法,而不断犯错做错不断总结经验,然后把经验传授他人,这就是教育的意义。

8、教训对于儿童,冷酷而疏远;感情对于儿童,却有共鸣似的作用。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。

9、人的最高精神的链条是文学,它使无数软弱的心联合起来,成为博大的心。文学是光明的,是黑暗的,是光明的,是卑贱的,是浅薄的,是高尚的,是深邃的。

10、改进教学、提高教学质量,决不应当加重学生的负担,也决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。

11、在教育方面,学制、备课、教学大纲、教材等都排在教师之后。

12、《稻草人》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,于1923年出版,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。童话集《稻草人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,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,稍后的童话集《古代英雄的石像》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。

13、教育是什么?简而言之,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
14、儿童时期如不经说话的训练,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可宝贵的锁钥。——叶圣陶

15、教无定法指教学不能拘泥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,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方法。

16、教师并不是执教,反而是教育学生。——叶圣陶

17、一生的自学是一生的自我完善。

18、答:师风不仅是教学基本功扎实、经验积累丰富,运用自如、得心应手,也在于教学认真、严谨,有正确的政治导向、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,作风优良、一视同仁,勤俭节约,服从大局、团结同事、爱护关心学生,同时与学校、社会上错误言论与不良行为做坚决的斗争。

19、“教是为了不需要教”。……“为了不需要教”,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,使他们能够自我学,自我学一辈子,学到老。

叶圣陶名言警句大全(20--38条)

20、养成习惯,换个说法,就是教育。——叶圣陶的名言

21、可否自始即不多讲,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。提问不能答,指点不开窍,然后畅讲,印入更深。——叶圣陶

22、《叶圣陶先生二三事》读后感:写过的文,就是说过的话文庄雨婷今天,在老师的指导下,我们学习了《叶圣陶先生二三事》这篇课文.从标题可以看出,这篇文章写的...

23、(2)强化互动:理性而有力的互动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。通过互动来收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意愿,根据收集资料的教学风格来引领教育教学的方向。

24、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。——叶圣陶

25、教师有独立的思考与见解,又能不断研究和实践,掌握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方法,才能使学生得到实在的益处。——叶圣陶

26、一个人总得对世间做一点儿事,世间固然像大海,可是每个人应该给大海添上自己的一勺水。

27、略读的“略”字,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:还是要指导,但是只须提纲挈领,不必纤屑不遗,所以叫做“略”。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: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,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,从困勉达到解悟,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,不需多用心力,自会随机肆应,所以叫做“略”。

28、教师之主导作用,盖在善于引导启迪,使学生自奋其力,自致其知。非教师滔滔讲说,学生默默聆受。——叶圣陶

29、所谓师德,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;师风,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。爱岗敬业,教书育人,为人师表,诲人不倦,有教无类,这都是师德师风。对教师来说,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拥戴。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,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。相互学习、相互尊重。

30、《稻草人》的作者是叶圣陶。

31、教师得先肯负责,才能谈到循循善诱,师生合作。教师不负责,有的因为对教学本无兴趣,当教师只是暂局。这种人只有严加淘汰一法。——叶圣陶2、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;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。——叶圣陶3、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——叶圣陶4、理想是事业之母。——叶圣陶5、读书忌死读,死读钻牛角。——叶圣陶

32、教学有法,是指教育教学的方式、方法、技巧都是经过研究和总结的,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可循。

33、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。

34、老师和学生是朋友,虽然他们在经验和知识上不同,但他们在精神上是亲密和体贴的朋友。

35、读书忌死读,死读钻牛角。叶圣陶君子以俭德辟难。《周易.否》

36、品德教育注重的是实践,而不是说话的能力。

37、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、修辞、词汇、标点、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。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。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。

38、情感与思想是“互相联涉,分割不开的”,“有了真切的经验、思想,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;成功则喜悦,失败则痛惜,不特限于一己,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同情。而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,都足以使生活愈加充实。……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,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。

叶圣陶名言警句大全(39--57条)

39、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,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。如果没有这种能力,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的缺陷;吃亏的不只是个人,同时也影响到社会。

40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。——叶圣陶

41、叶圣陶先生,原名叶绍钧、字秉臣、圣陶,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,现代作家、教育家、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,有“优秀的语言艺术家”之称。他在教育与语文学习上都有很多经典语录。

42、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,得到的结果是:“听占45%,说占30%,读占16%,写占9%。

43、就作用的方面说,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。就领受的方面说,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。

44、《稻草人》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。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,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,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。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。

45、年后,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、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、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、中国作家协会顾问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。

46、一个人的养成在最初期的时候不太懂得是非对错,需要用教育的方法来教会我们该怎么做;到了第二个阶段人基本上已经学习了大量的只是,也明事理了,可是很多时候人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的,这就需要用教条、道德规范、律法等来进行约束。而最终的“不教”就是第三阶段,人已经明事理,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优秀的行为规范,可以自主自发的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就自己的生命,这就达到了“不教”的目的。

47、教师只管讲,教师是演员,是主角;学生只管听,学生是观众,即使偶尔举举手回答个问题,也不过是个配角。叶圣陶说:“这在学生很轻松,听不听可以随便。但是,想到那后果,可能是很不好的。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,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?永远不离开教师是办不到的,毕业了,干什么工作去了,决不能带一位教师在身边,看书看报的时候请教师给讲讲,动笔写什么的时候请教师给改改。那时候感到不能独自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,岂不是极大的苦恼?

48、操作类问题:如何做到教学有法,教无定法?

49、千教万教,教人求真;千学万学,学做真人。(这句要时刻铭记在心,受用一生。)

50、只有做学生的学生,才能做学生的先生;——叶圣陶

51、院校教育的意义就取决于使学生培养恰当的人生观。——叶圣陶

52、第四,良好的学习习惯。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“教是为了不需要教”。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,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,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。如,勤查工具书的习惯,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,认真听讲的习惯,书写整洁的习惯。

53、就作用的方面说,提高的教育偏重熏陶。就领受的方面说,提高的教育偏重自得。

54、文当然要作的,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。——叶圣陶

55、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。——叶圣陶

56、叶至善的人生格言:无论哪一种能力,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,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。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gsi8.com/huibaoziliao/53364.html